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化工大学尹梅贞教授:“聚集增强光动力”、尺寸可缩减的纳米药物

老酒高分子 高分子科技 2021-04-03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近年来,形态各异、功能丰富的纳米材料不断涌现,推动着抗肿瘤纳米生物材料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由于纳米尺寸效应,纳米生物材料在生物体内具更长的循环时间,并可通过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EPR效应)靶向到肿瘤位置。目前,通过分子自组装技术,人们可以制备集合多种功能的纳米材料,实现癌症的精准诊断与治疗。但是,如何构建简便高效的纳米材料仍然是目前研究中的难点。

近日,北京化工大学尹梅贞教授课题组报道了一种基于吲哚方酸菁染料的自组装纳米药物,并将之应用于深层光动力-化疗联合肿瘤治疗,同时提出了花菁分子“聚集增强光动力”的理论。通过分子设计引入多功能基团,并进一步研究分子的自组装以及解组装过程,为制备高效抗肿瘤纳米材料提供了一种新途径。该工作发表于Angew. Chem. Int. Ed.,题为“A Size-Reducible Nanodrug with Aggregation-Enhanced Photodynamic Effect for Deep Chemo-Photodynamic Therapy”,DOI: 10.1002/anie.201807602。冀辰东博士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尹梅贞教授以及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尹文艳副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


图1 多功能纳米药物PTN的设计思路。

(A)基于吲哚方酸菁的多功能分子的化学结构及自组装形成纳米药物PTN(I)的示意图。

(B)II:染料分子通过“聚集增强光动力”效应产生单线态氧的过程。III:单线态氧诱发纳米药物尺寸缩减的过程。IV:小尺寸纳米粒子能够更深层穿透肿瘤。V:实现光动力-化疗联合治疗杀死癌细胞。


图2 多功能纳米药物PTN的性能研究。

(A)PTN的扫描及透射(插图)电镜照片。

(B)PTN溶液在自然光和紫外光下的照片。

(C)PTN在水中的吸收和发射光谱。

(D)光动力性能测试:与单分子相比,PTN中处于聚集态分子的光动力性能大大提高。

(E)PTN光照10 min后的扫描及透射(插图)电镜照片。(660 nm, 50 mW/cm2)

(F)在光照、弱酸性环境下的药物释放曲线。


图3纳米药物PTN用于癌症诊疗的研究。

(A)活体荧光成像照片及

(B)脏器荧光成像照片显示PTN可以高效富集肿瘤部位。

(C)免疫荧光标记实验显示:光照后PTN更容易从肿瘤血管中扩散出来。

(D)、(E)利用PTN的光动力+化疗联合治疗对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效果最为明显。


该工作报道了一种多功能荧光纳米药物,将吲哚方酸菁分子分别与环状RGD多肽及抗癌药物喜树碱相偶联,该双亲性分子在水中自组装形成均一稳定的、粒径为90 nm的纳米药物PTN。该纳米药物表现出以下特点:


(1)光动力性能大大增强。由于吲哚方酸菁染料的聚集,染料分子的系间窜跃率增加,促进了PTN的光动力效应。与单分子相比,PTN的单线态氧量子产率提高了10倍,保证了纳米药物在光动力治疗过程中的功效。


(2)光照后尺寸可减小。光动力过程产生了大量单线态氧,导致部分吲哚方酸菁分子发生降解,进而导致纳米粒子的解组装。因此,光照会诱发纳米药物的尺寸缩减(由90 nm缩减至10 nm),有利于肿瘤的深层治疗。


(3)实现多功能癌症诊疗。由于靶向基团RGD的引入,PTN在肿瘤部位富集时间大大延长。利用吲哚方酸菁的近红外荧光特性,PTN实现了对肿瘤的活体成像。最终,该纳米药物实现了光动力-化疗联合疗法并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


该研究的最大意义在于:通过分子的自组装-解组装过程,该自组装纳米药物实现了 “聚集增强光动力”及光照尺寸缩减效应。该研究为制备多功能诊疗纳米材料提供了新思路。


文章信息:

Chendong Ji, Qin Gao, Xinghua Dong, Wenyan Yin*, Zhanjun Gu, Zhihua Gan, Yuliang Zhao, and Meizhen Yin*, A Size-Reducible Nanodrug with Aggregation-Enhanced Photodynamic Effect for Deep Chemo-Photodynamic Therapy, Angew. Chem. Int. Ed. 2018, DOI: 10.1002/anie.201807602.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nie.201807602


高分子科技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

相关进展南开大学郭东升教授和丁丹教授联合研发“可激活”纳米药物 发展精准治疗肿瘤新策略
武汉大学张先正教授团队在细胞膜伪装的纳米药物研究取得进展
西安交通大学雷波研究员课题组在纳米杂化自组装体系用于多肽抗肿瘤药物递送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中科院成都生物所李帮经研究员课题组:双重肿瘤微环境刺激响应性纳米递药体系研究获进展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研发出可改变纳米药物载体形状的新方法
上海交大高小玲研究员:新型仿生纳米药物靶向治疗脑胶质瘤
苏州大学周如鸿教授团队发现纳米药物披上聚合物“外衣”可刺激机体免疫响应

关注高分子科学技术 👉


长按二维码关注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